当前位置: 首 页 - 2020旧栏目 - 党建园地 - 知识园地 - 正文

中国共产党的性质

发表于: 2008-10-16   点击: 

 

党的性质,是指一个政党本身所具有的质的规定性,是一个政党区别于其它政治团体的本质特征。党的十六大党章规定:“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我们党在新的历史阶段,对党的性质所作的历史定位和新概括。这一概括,从党的阶级性、先进性、代表性、根本宗旨以及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地位和作用等方面,阐明了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对于每一位高校入党积极分子来说,中国共产党是什么性质的党,它与其他政党和社会团体有哪些区别,是首先应该弄清楚的问题。通过学习本讲内容,高校入党积极分子要正确认识和把握党的性质的基本内涵,自觉进行党性修养,进一步认识党所肩负的历史使命,增强实现党的奋斗目标的责任意识和主人翁意识。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

     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党的十六大党章对党的性质作出“两个先锋队”的规定,表明我们党在新的历史阶段,一方面要始终不渝地坚持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性质,以巩固党的阶级基础;另一方面要自觉地成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以扩大党的群众基础。而这两个先锋队的统一,决定着党的先进性和党的影响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反映了我们党在新世纪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要求加强党的自身建设和探索执政规律的必然选择。

一、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

马克思主义认为,政党是一定阶级、阶层或集团的积极分子为维护本阶级、阶层或集团

的利益,围绕着夺取政权、巩固政权或影响政府而结合起来采取共同行动的政治组织。

任何政党都有其阶级基础,代表着一定阶级的意志和利益,是这个阶级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共产党是以工人阶级为基础的,是为工人阶级的根本利益服务的。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这是从党的阶级性和先进性两个方面对党进行的定性。党的阶级性体现在它以中国工人阶级为阶级基础,代表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党的先进性体现在党必须由工人阶级中具有共产主义觉悟的先进分子所组成,并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组织起来的统一整体。

(一)中国共产党的阶级基础是中国工人阶级。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

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它以中国工人阶级为基础,集中体现了中国工人阶级的特性。工人阶级的形成是我们党得以建立的根本条件。江泽民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我国工人阶级是近代以来我国社会发展特别是社会化大生产发展的产物,具有严格的组织性纪律性和革命的坚定性彻底性等品格。我们党从成立之日起,就把自己定为中国工人阶级的政党,始终坚持工人阶级先锋队的性质,为保持自身的先进性奠定了坚实的阶级基础。”

近代中国工人阶级,具有世界各国工人阶级共同的特点和优点,即同现代大工业紧紧联系在一起,其经济地位和劳动方式决定了他们大公无私,代表先进生产力,能够以解放全人类为己任。此外,中国工人阶级由于生长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深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三重压迫,还具有一些特殊的优点。如没有产生工人贵族的经济条件,因而革命要求特别强烈,斗争特别坚决、勇敢;虽然人数不多,但在地区和生产部门的分布上特别集中,这有利于在斗争中团结起来;大多数工人来自破产农民,同农民有天然联系,有利于和农民结成巩固的联盟,使中国革命具有极其广泛的社会基础。中国工人阶级的这些优点,决定了它在中国革命中的主体地位和主导力量,是现代中国最先进的阶级。中国共产党鲜明地体现了中国工人阶级的阶级性质,集中体现了中国工人阶级的特点和优秀品质。

新中国建立后,我国的阶级关系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资产阶级作为剥削阶级已经消灭,中国工人阶级从被压迫、被剥削和经济上一无所有的阶级,转变成为国家的主人和领导阶级,成为生产资料的主人。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发展和综合国力的增强,工人阶级的生活状况、文化教育水平都有了很大提高,知识分子也成为工人阶级的一部分。尤其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经济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新一代工人大批成长,工人阶级队伍迅速壮大。据统计,全国工人总数已从1949年的800万增加到2002年的3.2亿人。同时职工内部的结构、劳动关系、生活方式等方面也都有了很大的变化。但是,这些变化并没有也不会从根本上改变工人阶级的阶级本质和历史使命。因为工人阶级所独具的本质特征和优点,根源于它是科学技术发展和现代大工业生产的产物,与最先进的经济形式相联系,是新的生产力的代表。由于工人阶级是社会的主人,又掌握了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加之工人阶级的不断自我完善,因而它不仅仍是最先进、最革命、最有远见卓识、最富于组织性和纪律性的阶级,而且更具朝气,更富开拓精神,从而为中国共产党的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奠定了牢固的阶级基础。

(二)中国共产党是由工人阶级先进分子所组成。中国共产党以中国工人阶级为基础,但并不是工人阶级的任何一个成员都可以成为党员,党是由工人阶级中间的先进分子所组成的,这是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一个重要原则。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只有先进分子,才能坚定地站在本阶级的立场上,集中表达本阶级的利益、愿望和要求,而落后分子是不能做到这一点的。在长期的革命斗争实践中,我们党严格坚持党的先进性和阶级性的统一,严格按照共产党员的标准发展党员,集合了一大批工人阶级中具有共产主义觉悟的先进分子,组成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

中国共产党由工人阶级先进分子所组成,并不是说其它阶级出身的且具备党员条件的人不能入党,也不是说这些人的入党就改变了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由于我国社会历史的原因,在革命战争年代农民出身的党员是主要成分,还有一部分剥削阶级出身或小资产阶级出身的知识分子加入党组织。为了保持其先进性,我们党特别重视在政治上、思想上对他们的教育和革命实践的锻炼,使他们中的绝大多数人彻底地实现了无产阶级化,成为工人阶级的先进分子。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特别是实行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社会主义政治、经济体制发生了较大变化,工人阶级的内部结构也有了新的变化。一是党内知识分子出身的党员比例显著增加,使党的干部和相当部分党员知识化;二是党员的来源更加广泛,非工人阶级出身的党员增加;三是党员的数量增加,目前已达到6800多万人。

从历史和发展的眼光看,大量的知识分子加入党内,是完成党的历史使命所必须的。从党成立迄今,党内知识分子不仅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传播者,科技文化的创造者,而且还成为思想解放运动的先驱,带领人民群众进行社会变革的先锋和桥梁。实践表明,党内知识分子的增加,不仅不会影响党的性质,反而会使党的先进性得到更加充分的体现。同时,党员来源的广泛和党员队伍的扩大,正说明我们党在社会中的影响力和在群众中的凝聚力在增强。列宁说:“确定一个党是不是真正工人的政党,不仅要看它是不是由工人组成的,而且要看它是由什么人领导以及它的行动和政治策略的内容如何。只有根据后者,才能确定这个党是不是真正无产阶级政党。” 历史经验证明,列宁的论断是完全正确的。只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工人阶级的立场,一切从工人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坚持符合一切从工人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的纲领和路线,并加强党内的政治思想教育,坚持不懈地同非无产阶级思想作斗争,用先进政党的思想要求每一位党员,即使党内的工人成分不占多数,也可以建设成为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党也能够保持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

二、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告诉我们,共产党作为工人阶级先锋队,是为完成工人阶级的历史使命而存在的。而工人阶级只有解放全人类,才能最终解放自己。因此,工人阶级的根本利益是同全体人民和整个民族的根本利益相一致的;工人阶级的历史命运也是同全体人民和整个民族的历史命运紧密关联的。共产党为完成工人阶级的历史使命而奋斗,就是为工人阶级的利益而奋斗,同时也就是为全体人民和整个民族的利益而奋斗。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党在始终成为中国工人阶级先锋队的同时,必须自觉成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这后一个“先锋队”主要是指党始终代表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能够自觉按照中国的实际和中国人民的意愿,以最大的公心造福于祖国和人民;始终不愧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主心骨,能够把全民族全社会的力量高度凝聚起来,为着共同的理想和目标而团结奋斗;始终正确把握中国历史的前进方向和发展趋势,能够以正确的理论和创造性的实践,引导帮助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不断走向辉煌。

(一)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代表中国各族人民的利益。中国共产党不仅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同时也具有广泛的群众性,它不仅反映和代表了工人阶级的根本利益,而且也反映和代表了全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工人阶级先锋队的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成为各族人民利益的忠实代表,就在于党的利益、工人阶级的利益同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是完全一致的。也就是说,党和工人阶级的利益从根本上体现了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各族人民的利益就是党和工人阶级的根本利益。

在我国,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够忠实的代表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我国农民占人口的大多数,虽然他们在旧社会也是被剥削被压迫的阶级,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主力军,但由于它们是同小农经济相联系的,生产经营方式是分散、落后的,它们随着大工业生产的发展而日益分化,因而没有自己独立的政党,提不出代表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主张。同样,中国城市小资产阶级也提不出代表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主张。资产阶级是一个剥削阶级,它天生具有害怕人民的性格,这一点在中国资产阶级身上表现得尤其突出。戊戌变法时期,资产阶级维新派依靠的是一个皇帝,尽管一些维新志士仁人在斗争中表现得很英勇,但由于没有取得人民的支持,他们还是不得不发出“有心杀贼,无力回天”的哀叹。辛亥革命前后,同盟会及国民党的活动也仅仅是代表极少数人的利益,一般的工人和群众对他们并没有深刻的印象。这种状况,在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不久,就有了一个根本的改变。因为中国共产党作为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它的全部活动都是为了工人阶级和人民群众谋利益的,是为他们的解放事业服务的,它敢于相信、发动和依靠人民群众。经过无数次革命风暴的洗礼,它终于能够逐步而又牢固地在中国的大地上扎下根来,使自己发展成为一支不可战胜的力量。在进入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工人阶级已经成为我国的领导阶级,广大农民仍是它的巩固的同盟者,知识分子已经成为工人阶级的一部分,在剥削阶级作为阶级被消灭以后,原阶级的成员绝大多数已经改造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这种状况表明,能够代表工人阶级和各族人民利益的,仍然是中国共产党。

(二)中国共产党聚集了中国社会各阶层的先进分子。江泽民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我们必须坚持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的性质,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同时要根据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实际,不断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不断提高党的社会影响力。”党的阶级性与群众性的统一,是保持党的先进性的可靠基础。

首先,无产阶级政党的先进性只有同广泛的群众性相结合,才具有强大的不可战胜的力量。增强政党的阶级基础与扩大政党的群众基础相结合,是政党政治发展的一般要求,特别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根本要求。正因为如此,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就一直注意阶级基础与群众基础的结合问题,每一历史时期都根据不同的任务及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不失时机地把党的阶级要求同最广大人民的根本要求结合起来,把党追求崇高目标的先进性寓于广大人民群众现实的最基本的要求之中,以动员和组织起中国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去完成党的历史任务。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就特别强调要反对狭隘的关门主义,要求“建设一个全国范围的、广大群众性的”无产阶级先进政党;提出党不仅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而且是整个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党要“组织千千万万的民众,调动浩浩荡荡的革命军”。如果离开了千千万万的民众,先进政党就成了单独行进的小集团,就不可能发挥领导作用。过去80多年的历史表明,我们党之所以具有影响力和战斗力,就在于党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的稳固结合。正是因为党把这种先进性和群众性结合起来,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我们党才能把全体人民团结、动员和组织起来,才能当之无愧地成为中国革命和建设的领导核心,成为深受中国人民热爱和拥护的执政党。

其次,我们党要成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就必须顺应时代的变化,把社会各阶层的优秀分子凝聚在党内,从而增强我们党在全社会的影响力和凝聚力。1935年12月,中共中央政治局讨论通过的瓦窑堡会议决议指出:“中国共产党是中国无产阶级的先锋队,他应该大量吸收先进的工人雇农入党,造成党内的工人骨干,同时中国共产党又是全民族的先锋队,因此一切愿意为着共产党的主张而奋斗的人,不问他们的阶级出身如何,都可以加入共产党”。它清楚地说明了党员成分的多样化与我们党作为工人阶级先锋队与民族的先锋队之间的内在联系。

今天,我国工人阶级中不断涌现出先进分子,其它阶级、阶层中也在涌现出先进分子。我们党要更好地成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就应该继续把全社会符合党员条件的先进分子都吸收到党内来。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指出:“在社会变革中 出现的民营科技企业的创业人员和技术人员、受聘于外资企业的管理技术人员、个体户、私营企业主、中介组织的从业人员、自由职业人员等社会阶层,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伟大而艰巨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需要全社会各个方面忠诚于祖国和社会主义的优秀分子,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带领群众共同加以推进。因此,能否自觉地为实现党的路线和纲领而奋斗,是否符合党员条件,是吸收新党员的主要标准。不能简单地把有没有财产、有多少财产当作判断人们政治上先进与落后的标准,而主要应该看他们的思想政治状况和现实表现。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中国共产党应当能够把不同的利益主体在政治上改造为党的基本支持力量,并把其中的先进分子吸收到党内来。这样,才能不断扩大党的群众基础和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增强党在全社会的影响力和凝聚力。

最后,自觉成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也是我们党以实现民族振兴为己任的必然选择。按照我们党的奋斗纲领,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是要在中华民族“站起来”的历史基点上,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是一项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中国共产党要真正担负起这一崇高的历史使命,就要成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始终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在致力于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中,不断开拓民族振兴的新思路和新境界;就要从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先锋队的立场出发,自觉高举共同理想的旗帜,把整个民族的力量空前凝聚起来,最大限度地调动和发挥一切积极因素;就要按照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先锋队的要求,以愈益明智的态度把全民族优秀分子积极吸纳到党内来,使自己真正成为中华民族赖以振兴崛起的“脊梁”。历史已经并将继续表明,中国共产党越是自觉成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就越是能够为民族振兴建功立业。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无产阶级政党对无产阶级革命事业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领导作用,是由社会发展规律和无产阶级历史使命决定的。无产阶级在争取解放,完成自己的历史使命的过程中,必须要由无产阶级革命政党来领导。否则,无产阶级只能进行自发的分散的斗争,这种斗争往往以失败告终。马克思、恩格斯早在一百多年前就指出:“工人阶级在反对有产阶级联合权力的斗争中,只有组织成为与有产阶级建立的一切旧政党对立的独立政党,才能作为一个阶级来行动。”无产阶级有了自己阶级的政党,就能够在夺取政权和建设社会主义的各个历史阶段上,遵循社会发展规律,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同具体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排除艰难险阻,为实现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而共同奋斗。

一、党的领导核心地位是由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决定的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从根本上说是由党的性质决定的。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的革命理论武装起来的,能够认识和把握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判明革命的形势,预见社会发展的趋势,充分体现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愿望和要求,因而能够得到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它是由中国工人阶级的先进分子所组成的,对革命事业无限忠诚,始终站在革命斗争的最前列,在群众中起先锋模范作用和骨干作用。它是严格按照民主集中制的原则组织起来的具有高度的组织性、纪律性和战斗性,能有效地发挥党的组织优势,战胜一切困难,保证党的领导和历史使命的实现。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立场和惟一宗旨。党是在同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中产生、发展和壮大起来的。半个多世纪以来,我们党正是由于在实际行动中表现具有大公无私的品格和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利益的精神,才赢得了全国人民的衷心拥护和支持,具有很大的凝聚力、号召力和克敌制胜的本领。我们党这种政治上的先进和组织上的坚强,使它始终拥有着其它任何政治力量和派别都不可能有的巨大政治优势。1989年12月29日,江泽民同志在党建理论研讨班上的讲话中指出:“我们这个党是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武装起来的,没有社会民主党传统的党;是经受过长期战争锻炼和各种艰难困苦考验,有一批坚强骨干的党;是牢牢掌握着一支忠于祖国、忠于人民、忠于社会主义,有强大战斗力的军队的党;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同群众保持着密切联系的党;是在一个拥有12亿多人口的大国中执政,四十年来努力发展经济,特别是近十年来,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为国家的发展和人民生活的改善,做出了巨大成就的党;是在同帝国主义和各种机会主义斗争中取得了丰富经验的党。”所以,我们党不仅能够领导革命取得胜利,而且能够领导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胜利。

二、党的领导是人民的正确选择,历史发展的必然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不是自封的,而是在长期斗争中形成的。它是中国人民的正确选择,是中国革命历史发展的必然。因为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社会的各阶级和各种政治集团中,只有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共产党,才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者,最有远大的政治眼光和最有组织性,最没有狭隘性和自私自利性,而且也能接受世界各国无产阶级及其政党的经验,并用于自己的事业。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找到了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解决了中国革命面临的一系列基本问题,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正确的方向。在中国革命斗争中,中国共产党人身先士卒,始终站在挽救国家和民族危亡、争取人民解放的斗争的最前列,英勇奋斗,流血牺牲,前仆后继,百折不挠,从而赢得了人民群众的信赖,也取得了资产阶级民主党派代表人物及其革命团体的信任,被公认为全国各族人民的领导核心,成为在长时间内考验过的、为大多数人民所信任的政治领导者。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空前团结和组织起来,经过28年艰苦卓绝的斗争,推翻了国民党反动统治,建立了人民的新中国。

新中国成立后50多年来,中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国家日益昌盛,人民的社会地位、物质生活水平和文化教育水平显著提高,如今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江泽民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从鸦片战争到中国共产党成立,从中国共产党成立到现在,中国经历了截然不同的两个八十年……从这前后两个八十年的比较中,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一切爱国力量深深认识到,中国能从最悲惨的境遇向着光明的前途实现伟大的历史转变,就是因为有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有了共产党,中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这是中国人民从长期奋斗历程中得到的最基本最重要的结论。”可见,中国共产党在中国人民革命事业中的核心地位和领导作用,是中国革命历史发展的必然,是中国各族人民的利益和意志所决定的。

三、党的领导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胜利的根本保证

(一)坚持党的领导,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是坚持和发展社会主义事业的内在要求。执政的共产党同社会主义是共命运的。坚持党的领导,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根本的前提和政治保证。没有共产党的领导,就没有社会主义的一切。我们的各项工作能否做好,我们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能否始终掌握主动,以至我们的事业最终能否成功,关键取决于我们党。党执政地位的巩固,同国家和民族的兴衰成败息息相关。江泽民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在我们这样一个多民族的发展中大国,要把十二亿多人的力量凝聚起来,向着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目标迈进,必须有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否则就会成为一盘散沙,四分五裂,不仅现代化实现不了,而且必然陷入混乱的深渊。这是总结近代以来中国发展的历程得出的结论。”

(二)坚持党的领导,才能始终保证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正确方向。邓小平同志明确指出,我们搞四个现代化,是社会主义的四个现代化,不是搞别的现代化。如果我们政策导致两极分化,我们就失败了;如果产生了什么新资产阶级,那我们就真的走上邪路了。这告诉我们,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始终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譬如,在所有制结构上,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在分配制度上,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等等。总之,我们的目标,是把中国由不发达的社会主义国家变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使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在中国不断体现出来。很显然,这些都是党的基本纲领、政治路线在社会主义建设问题上的具体体现。历史经验证明,只有坚持党的领导,才能顺利实现党提出的战略目标,始终保证我国现代化建设沿着社会主义的方向顺利前进。

(三)坚持党的领导,是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需要。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样化。这种多样化,是我们国家和社会充满活力的表现,促进了社会的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但是,多样化在客观上也给党的领导带来许多新问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诸如如何妥善处理由于经济社会生活多样化带来的各种利益关系,有效化解各种矛盾;如何处理好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使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同人民群众的承受程度相适应;如何保证改革的进展与经济社会生活的变化相协调,防止社会进步的成果被消极腐败因素所侵蚀。解决这些问题,既没有任何模式可照搬照套,也没有别的什么成功经验适合于我国。一切只能靠在共产党领导下,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研究新情况,探索新方法,解决新问题,才可能从总体上把握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制定出符合我国国情的方针政策,排除种种障碍,走出一条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路子。同时,还要看到市场经济也有其消极的一面。由于商品货币的诱惑,会使一些党员干部更多受到资产阶级思想的侵蚀,背离党的宗旨,甚至违法乱纪。这就要靠加强党的领导,加强思想政治工作,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进行引导和教育。否则,在发展市场经济的过程中,就有可能偏离社会主义方向。

(四)坚持党的领导,是保持安定团结政治局面的需要。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需要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需要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我国是一个拥有13亿人口、56个民族的大国,如何把全国各族人民的思想和力量统一起来,如何协调不同阶级、阶层和集团的利益关系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这是十分迫切的问题。只有靠具有高度觉悟,纪律严明,密切联系群众,真正代表全国各族人民利益的中国共产党,才能有效地协调和团结各方面的力量,同心同德干四化。也只有共产党才能处理好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处理好各种复杂矛盾,充分调动广大群众和干部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保证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一个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为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加快发展,保持稳定提供可靠的政治保证。正如邓小平同志指出的:“中国由共产党领导,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由共产党领导,这个原则是不能动摇的;动摇了中国就要倒退到分裂和混乱,就不可能实现现代化。” 共产党的领导对于革命人民是极为重要的,失去了共产党的领导地位,共产党人和革命人民就只能听任人家的摆布,连自己的生存都成问题。丢掉共产党的领导权,几十年流血牺牲取得的革命成果就会毁于一旦,就要亡党亡国。苏联的解体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剧变,最根本的原因就在于动摇和取消了共产党的领导地位。前车之覆,后车之鉴。我们应牢记,共产党的领导权,就是共产党人和革命人民的生存权。中国的前途和命运,关键在于坚持、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

四、党的领导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提高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的关键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要坚持党的领导,就必须全面加强党

的自身建设。进入新世纪新阶段,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党的建设的关键。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指出:“我们党成为执政党,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时代的要求、人民的要求。”在机遇和挑战并存的国内外条件下,我们党要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继续推进现代化建设、完成祖国统一、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这三大历史任务,必须大力加强执政能力建设。这是关系中国社会主义事业兴衰成败、关系中华民族前途命运、关系党的生死存亡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大战略课题。只有不断解决好这一课题,才能保证我们党在世界形势深刻变化的历史进程中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在应对国内外各种风险和考验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全国人民的主心骨,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坚强的领导核心。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我们党正确应对面临的严峻挑战、顺利完成肩负的历史使命的现实需要。执政55年来,我们党依靠全国各族人民,把一个四分五裂、贫穷落后的旧中国,建设成为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正在蓬勃发展的新中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我们党在实践中锻炼得更加成熟、更加坚强。进入新世纪新阶段,国际形势发生新的深刻变化,国内现代化建设任务更为繁重,改革发展关键时期利益关系更为复杂,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这就迫切要求我们党提高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从国际来看,和平与发展仍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但世界并不太平,不稳定、不确定因素有所增加。我们仍然面临发达国家在经济科技等方面占优势的压力。从国内来看,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综合国力显著增强,为今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和有利的体制环境。但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着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生产力和科技、教育的整体水平还不高,人口、资源、环境的压力还很大,农村贫困人口、城镇下岗失业人员和贫困居民还为数不少。特别是随着我国进入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从1000美元向3000美元跨越的关键时期,我们既面临“黄金发展期”,又面临“矛盾凸显期”,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加快发展、保持稳定的任务更为艰巨,这就对党的执政能力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苏联、东欧国家的共产党丧失政权的惨痛教训给我们党的深刻启示。上个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世界上一批大党老党相继失去政权。当时的苏联是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却在一夜之间国家解体、政权垮台;当年的苏共是一个拥有88年历史、1500万名党员的大党,却被解散。苏联、东欧国家的共产党丧失执政地位,尽管有多方面的原因,但很重要的一条是在长期执政条件下,执政体制僵化,执政能力衰退,执政成绩不能令人民满意,严重脱离了人民群众。这表明,无产阶级政党夺取政权不容易,执掌好政权尤其是长期执掌好政权更不容易;党的执政地位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是一劳永逸的。因此,我们党只有深刻吸取包括苏联、东欧国家的共产党在内的外国政党兴衰成败的经验教训,促使全党同志特别是党的各级领导干部警醒起来,居安思危,增强忧患意识和执政意识,切实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才能不致丧失政权,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的迫切要求。党的执政能力,就是党提出和运用正确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和策略,领导制定和实施宪法和法律,采取科学的领导制度和领导方式,动员和组织人民依法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经济和文化事业,有效治党治国治军,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本领。执政能力建设是党执政后的一项根本建设。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始终重视从各方面加强执政能力建设,紧紧依靠人民群众,依靠全党共同努力,有力地推动了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党的执政能力同党肩负的重任和使命总体上是适应的。但是,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党的执政能力建设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主要是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还不完善;一些领导干部和领导班子思想理论水平不高、依法执政能力不强、解决复杂矛盾本领不大,素质和能力同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还不适应;一些党员干部事业心和责任感不强、思想作风不端正、工作作风不扎实、脱离群众等问题比较突出;一些党的基层组织软弱涣散,一些党员不能发挥先锋模范作用;腐败现象在一些地方、部门和单位还比较严重。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党的执政成效,损害了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因此,只有全党高度重视,切实加以解决,才能增强党领导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才能使党的领导核心地位永不动摇。

 

 中国共产党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党的性质的规定,赋予了党的性质以鲜明的时代要求,集中体现了党的先进性。“三个代表”是一个统一的整体,相互联系,相互促进。发展先进的生产力,是发展先进文化,实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基础条件。人民群众是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创造主体,也是实现自身利益的根本力量。不断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归根到底是为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不断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三个代表”要求,是我们党保持先进性、始终成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坚强领导核心的基本要求,与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坚持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是一致的。

一、中国共产党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马克思主义认为,生产力是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始终代表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先进性的本质体现。敏锐地把握我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趋势和要求,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通过制定和实施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采取切实的工作步骤,不断促进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这是我们党始终站在时代前列,保持先进性的根本体现和根本要求。正如江泽民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的:“我们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就是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必须努力符合生产力发展的规律,体现不断推动社会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的要求,通过发展生产力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

中国共产党作为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建立时就是以中国先进生产力的代表走上历史舞台的。我们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目的是取消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特权,消灭地主阶级和官僚资产阶级的剥削和压迫,改变买办的封建的生产关系,以及改变建立在这种经济基础之上的腐朽的政治上层建筑,确立人民民主专政为核心的政治上层建筑,从根本上解放被束缚的生产力。新中国成立以后,我们党领导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是为了确立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并在这种经济基础上进一步健全社会主义上层建筑,以继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领导进行改革开放,调整和改革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的部分,调整和改革社会主义上层建筑中不适应经济基础的部分,也是为了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二十多年来,我们党大胆探索,勇于实践,不断推进经济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和其他方面的改革,极大的解放和发展了我国社会生产力,推动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党要自觉地代表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体现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先进性,就必须集中力量大力发展生产力。人类社会的发展,就是先进生产力不断取代落后生产力的历史进程。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建立在发达生产力的基础之上。我们为实现现代化而奋斗,最根本的就是要通过改革和发展,使我国形成发达的生产力。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使人民的生活日益改善,不断体现社会主义优于资本主义的特点。因此,在社会主义社会的各个历史阶段,都需要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适时地通过改革不断推进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这样才能使社会主义制度充满生机和活力。当前,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虽然取得了巨大成就,但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口多、底子薄,经济文化发展很不平衡,生产力不发达的情况总体上还没有改变。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依然是我们党的中心任务。

二、中国共产党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中国共产党之所以成为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不仅因为它代表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而且在于它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先进的文化,既是人类文明进步的结晶,又是推动人类社会前进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它影响人的精神和灵魂,渗透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江泽民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我们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就是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必须努力体现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的要求,促进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不断提高,为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是中国共产党先进性的根本体现和根本要求。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一部重视文化建设的历史。作为中国先进生产力代表的中国共产党,就是在“五·四”新文化运动广泛传播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背景下诞生的,并且一开始就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民主革命时期,党领导人民同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反动腐朽文化进行斗争,推进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新民主主义文化发展,不仅吸引和凝聚了广大知识分子,而且提高了全党的思想文化和政治素质。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专门论述了新民主主义的文化。他指出:“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就是人民大众反帝反封建的文化,就是新民主主义的文化,就是中华民族的新文化。”这就为当时中国的文化建设指明了前进方向。我们党因而成为推动中国新文化发展的坚强政党,代表了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新中国成立后,党在领导人民进行大规模经济建设的同时,进行了大规模的文化建设。包括改造旧文化,荡涤旧社会留下的污泥浊水;普及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科学理论;提出大力培养有社会主义觉悟、有文化的劳动者;提出“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提出向科学进军;进行多种文化设施建设等等。当然,在十年“文化大革命”中,思想文化建设也遭到了破坏,留下了深刻的教训。

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我国的文化建设有了新的发展。我们党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着力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和科学文化知识普及。邓小平同志强调两个文明都搞好,才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强调要对广大人民进行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教育,提高民族素质;强调继承民族文化传统,吸收人类文明成果;强调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等等。江泽民同志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作了科学阐述,强调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水平;强调重在建设、繁荣学术和文艺;强调建设立足中国现实、继承历史文化优秀传统、吸收外国文化有益成果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提出文化创新的新理念。江泽民同志在十六大报告中指出:要“立足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着眼于世界文化发展的前沿,发扬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吸取世界各民族的长处,在内容和形式上积极创新,不断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吸引力和感召力。”

今天,社会主义文化在我国已经居于主导地位。但是,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社会上还存在一些带有迷信、愚昧、颓废、庸俗等色彩的落后文化,甚至还存在一些腐蚀人们精神世界、危害社会主义事业的腐朽文化。要通过完善政策和制度,加强教育和管理,移风易俗,努力改造落后的文化,努力防止和坚决抵制腐朽文化和各种错误思想观点对人们的侵蚀,逐步缩小和铲除它们借以滋生的土壤。总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道路,是党和国家面向新世纪的战略选择,是事关国家兴旺、民族兴衰的大事,中国共产党必须肩负起这一历史重任。

三、中国共产党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认为,人类社会的全部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归根结底都是人民群众创造的,历史活动是群众的事业,群众是历史的真正主人。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中国共产党的本质特征,是我们党的宗旨的集中体现,也是我们党同一切剥削阶级政党的根本区别。

党自成立之日起,就忠实地代表着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80多年来我们党进行的一切奋斗,归根到底都是为了最广大人民的利益。在革命战争年代,党号召全党同志不怕牺牲、前赴后继地为革命的胜利而英勇斗争。新中国成立后,党告诫全党同志谦虚谨慎,戒骄戒躁,永远保持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在新的历史时期,党要求全党同志必须经得起改革开放和执政的考验,带领人民群众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而勤奋工作。所有这些,都是为了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和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利益。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中国共产党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归根到底是为了更好地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我们党来自于人民,植根于人民,服务于人民。我们党要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必须坚持把最大多数人的利益作为最紧要和最具有决定性的因素。社会利益关系是复杂而多变的,特别是在社会转型时期尤其如此。为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所有的政策措施和工作,都应该正确反映并有利于妥善处理各种利益关系,都应认真考虑和兼顾不同阶层、不同方面群众的利益。但是,最重要的是必须首先考虑并满足最大多数人的利益要求,这关系到党的执政的全局、国家经济政治文化发展的全局、全国各族人民的团结和社会安定的全局。

    要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广大党员干部就必须坚持走群众路线,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党除了最广大人民的利益,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党的一切工作,必须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最高标准。始终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的根本观点;坚持党的群众路线,深入群众,深入基层,倾听群众呼声,反映群众意愿,集中群众智慧,使各项决策和工作符合群众要求;要求广大党员干部树立正确的利益观。正如江泽民同志强调指出的:“领导干部一定要树立正确的利益观,要‘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时刻把人民的利益、党和国家的利益放在首位。不论社会怎么发展,对共产党员来说,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个宗旨不能变,吃苦在前、享受在后这个原则不能变。”只有牢固树立这样的利益观,才能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和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利益。总之,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就是要坚持“三个一致性”,即坚持尊重社会发展规律和尊重人民历史主体地位的一致性,坚持为崇高理想奋斗与为最广大人民谋利益的一致性,坚持完成党的各项工作与实现人民利益的一致性。

 

高校入党积极分子应自觉进行党性修养

 

党员是党组织的细胞。党的先进性要通过广大党员的先进性具体体现出来。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无不与党员修养特别是党员的党性修养密切相关。因此,共产党员加强修养,决不仅仅只是关系到个人品德和素质的问题,而且直接关系到党的整体形象和整体战斗力,乃至关系到党的事业的兴衰成败。共产党员加强党性修养是一个永恒的课题。

高校入党积极分子,其主体是青年学生和教职员工,他们作为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而且是掌握科学文化知识较多的部分。因此,对于高校入党积极分子来说,虽然党组织不能像要求正式党员那样,要求他们加强党性修养。但是对于他们本身而言,能够自觉进行党性修养,努力按照党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是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早日成长为一名合格共产党员的必要条件,也是真正实现不仅在组织上入党而且在思想上入党的可靠保证。

一、党性与党性修养

党性是一个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根本属性。刘少奇同志曾经指出,党性是阶级性最高而集中的表现;共产党的党性是无产阶级的阶级性最高而集中的表现。

党性是以阶级性为基础的。马克思主义认为,在存在阶级的社会里,任何一个政党都是代表一定阶级或阶级利益的政治组织,不同性质的政党代表着不同的阶级利益。因此,一定阶级所具有的基本特性决定着其政党的党性。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政党,中国工人阶级所具有的基本特性构成了我们党的党性的基础。中国工人阶级与现代化大生产相联系,同现代科学技术相结合,是先进生产力和先进生产关系的代表者,是最有远见、最有前途、最大公无私、最先进的阶级;具有集体主义和团结互助的精神,是最富有组织纪律性的阶级。我们党的党性就是建立在中国工人阶级的这些阶级特性基础上的。

但是,党性又不直接等同于阶级性。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按照马克思列宁主义的革命理论和革命风格建立起来的,是以科学世界观武装起来的。因此,我们党的党性不仅具有工人阶级的一般特性,而且把工人阶级与现代化大生产相联系的先进性,升华为共产主义的崇高理想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把工人阶级的团结精神和组织纪律性,升华为党的民主集中制原则和铁的纪律;把工人阶级大公无私、集体主义的优秀品质,升华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把工人阶级坚韧性、战斗性和革命彻底性,升华为为了人民的根本利益不惜牺牲一切,甚至宝贵生命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可见,我们党的党性是中国工人阶级的阶级性的集聚和升华,是高度发展了的阶级性。

“修养”这个词早在几千年前就已经出现了。是指人们的德性涵养,对身心,包括举止、仪表、艺能、情意等方面的陶冶,按照一定的目标去塑造自己的思想,纯化自己的品德,提高自己的知识和技能的一种行为过程。它包括思想意识方面的陶冶,德行举止方面的锤炼,待人处事方面的涵养,理论、知识、技能方面的造诣。

共产党员的党性修养不是古人所说的闭门修身养性。共产党员的党性修养是一个党员本质的改造,是要求党员立身行事表现按照党性原则来约束自己、改造自己。简言之,就是要按照党章对共产党员的要求来塑造自我,完善自我。

我们党的党性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是通过党性原则表现出来的。党性不仅体现在党的纲领、路线、方针、政策上,而且体现在每个党员的思想、言论和行动中。因此,我们党要求广大党员按照党性原则来加强自身的党性修养。

二、党性修养的意义

加强党员的党性修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首先,加强党性修养是提高党员素质的根本途径。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作为这个先锋队的成员,共产党员应当具备不同于普通工人、普通群众的素质,如共产主义世界观、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高尚的道德品质、优良的作风、严格的组织纪律性等等。这些都是共产党员先进性的具体体现。共产党员的这些素质,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形成的,需要通过后天的学习和实践,经过长时间艰苦的自我磨练、自我改造、自我修养才能获得。党员的先进性是党的先进性的具体体现,保持党的先进性首先必须保持党员的先进性。而保持党员的先进性除严格按照党员标准接收党员外,重要的是加强党员队伍的党性教育和党性修养,这是提高党员素质的根本途径。

其次,加强党性修养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需要。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党处于执政地位,肩负的历史责任更为重大,对党员的革命意志、政治信念、业务素质、工作作风的要求更高。因为是执政党,要求党员的思想、政治、理论水平有较大的提高;同时,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正确与否,关系到国家和人民的前途和命运。我们党正带领全国人民进行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没有现成的样板可搬,这就要求全体党员必须加强党性修养,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增强党的战斗力。特别是在改革开放、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新形势下,一些腐朽思想可能侵蚀党的肌体,毒化党的灵魂,甚至动摇党的执政基础,这就使我们党面临一个拒腐防变的严峻问题。因此,只有加强党性修养,大力提高党员素质,才能保持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的性质,才能巩固党的执政地位。

第三,加强党性修养是青年党员健康成长的必由之路。一般说来,我们在入党的时候,只是基本具备了共产党员的条件。加入了党组织后,不能说党性已经很纯了,还需要在以后不断解决在思想上入党的问题。只有自觉地加强党性修养,才能真正解决在思想上入党的问题,才能成为一名名副其实的共产党员。新党员要加强党性修养,青年学生和青年教工党员要加强党性修养,就是入党很久的老党员也要加强党性修养。因为人是生活在一定历史条件下的,人的思想总会随着客观情况的变化而变化。特别是对于青年党员来说,他们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时期,容易受到各种外部因素的干扰和影响,以致思想行为表现有时不够稳定。另外,由于高校青年党员所处的特定环境,在学习和工作过程中有接受更多科学知识和革命真理的有利条件,但也有可能接触到荒谬、消极、甚至反动的东西,思想上受到腐蚀。如果缺乏党性修养,就会丧失应有的鉴别力和免疫力。因此,青年党员只有不断学习、反复磨练、自觉加强党性修养,才能成长为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从而履行党员的神圣职责。

三、党性修养的途径与方法

(一)抓住根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加强共产党人的党性修养,                   核心是要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它决定着我们的人生追求、人生理想和人生道路,支配着我们的思想境界、道德情操和行为方式。我们共产党人的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是以实现共产主义的伟大理想为精神支柱,以为党和人民的事业无私奉献,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利益、推动人类社会不断进步,作为自己人生的崇高追求和最大价值。因此,我们要自觉加强党性修养,首先要在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这个根本问题上下功夫。

(二)自觉学习,坚持不懈地进行党性修养。党性修养的核心是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而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不会自发产生和形成,必须通过自觉学习、刻苦实践,经过长期锻炼才能树立起来。高校入党积极分子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时期,因此更要重视自己的党性修养。党性修养的时代性,决定了党性修养没有终点,它伴随每个共产党员的终身。因此,只有通过学习坚持不懈地进行党性修养,共产党员才能保持党性的纯洁性,才能永葆党的生机与活力。

(三)注重实践,在实践中不断完善自己。马克思主义认为,认识和实践、改造主观世界和改造客观世界是统一的。改造主观世界是改造客观世界的必要条件,而改造主观世界又必须在改造客观世界过程中实现。党性修养是党员思想品质、政治素养、道德情操、革命意志等锻造的过程,完成这种锻造需要刻苦学习,用科学理论武装自己,不断提高精神境界,而更重要的是要经常到实践中去锤炼和提高。每一个青年党员都应努力在学习中提高,在实践中改造,在党内生活中锻炼,总结实践经验,不断完善自己。

(四)严于律己,加强党内批评和自我批评。勇于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也是加强党性修养的有效方法和途径。共产党人树立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离不开健全的党内生活,离不开党组织和党员的监督帮助。每一个党员都要自觉置于党组织的教育管理和监督之下,认真参加组织生活,严肃地而不是敷衍地进行批评和自我批评。这既有利于提高党性观念、提高思想政治水平,又可以在党组织和同志们的帮助下更好地认识和纠正自己的缺点和错误,求得不断进步。在新时期,共产党员应该继续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坚持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努力做到“自省”、“慎独”、“见贤思齐”。只有这样,才能保持党的先进性,保持党性的纯洁性,才能真正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上一篇: 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下一篇: 为人民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