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 页 - 2020旧栏目 - 党建园地 - 知识园地 - 正文

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发表于: 2008-10-16   点击: 

   党的指导思想,是指导我们党全部活动的理论体系,是党的思想建设、政治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的理论基础。十六大党章明确规定:“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一道确立为我们  党的指导思想,实现了党在指导思想上的第三次与时俱进。始终做到“三个代表”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确立“三个代表”指导思想的地位并且写入党章,这是十六大作出的一个历史性贡献,这对于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的继往开来,对于胜利实现中国的现代化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将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高校是先进文化传播和建设的重要阵地,要保证党在高校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前进的方向,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高校的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应该成为马克思主义的信仰者,通过学习本讲内容,高校入党积极分子应该加深对党的指导思想的认识,自觉运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头脑,指导自己的言行。明确党的指导思想,对于广大高校入党积极分子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它有助于要求入党的同志深入了解党,逐步确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人生观,通过学习进一步加深对党的指导思想的认识,深入领会“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党的指导思想的重大意义,自觉地践行“三个代表”的要求,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使自己成为具有共产主义觉悟的先锋战士。

  马克思列宁主义

一、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解放运动的科学理论
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观点和学说的体系,是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完整而彻底的世界观,是无产阶级解放运动的理论,是无产阶级根本利益的科学表现。马克思指出:“一定时代的革命思想的存在是以革命阶级的存在为前提的。”马克思主义产生于19世纪40年代。当时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产业革命创造的巨大生产力为马克思主义产生准备了社会经济前提;无产阶级壮大成长及其革命斗争构成了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社会阶级基础;自然科学的进步发展为马克思主义产生提供了科学和事实依据。马克思、恩格斯批判地继承了人类思想史上的一切优秀成果,特别是批判地继承了德国的古典哲学和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的哲学、社会科学重要成果,创立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哲学理论,为无产阶级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批判地吸收了英国古典经济学关于劳动创造价值的学说和成果,彻底地揭露了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揭露了工人阶级利益和资产阶级利益尖锐对立的经济根源,揭示了资本主义制度本质,创立了剩余价值学说,为无产阶级认识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提供了科学根据;批判地吸收了法国空想社会主义者思想精华,阐明了无产阶级解放的目的、性质、条件和阶级斗争、无产阶级革命、国家政权、无产阶级政党等问题,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发展成为科学,从而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学说。最终形成了马克思主义的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个互相联系、互相渗透、完整的严密的科学理论体系。
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诞生,从而开辟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新纪元。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及其在工人中的广泛传播,使工人阶级由自在阶级转变为自为阶级。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产生了无产阶级政党。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在无产阶级政党领导下,进行革命斗争,在一些国家最终推翻了资产阶级统治,建立了无产阶级自己的政权,这在人类社会发展史上是一项开创性的崭新事业。对于无产阶级及政党所从事的伟大的社会事业来说,马克思主义是须臾不可丢掉的一面旗帜。当20世纪即将结束的时候,在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世界社会主义出现严重曲折的情况下,英国广播公司在全球范围举行过一次“千年思想家”网上评选。结果,得票高居榜首者是马克思。人类社会过去的一千年,曾出现过灿若繁星般的思想大师。在这些大师中为什么马克思能够独占鳌头呢?这是因为马克思所创立的理论是科学的,它的鲜明品质就是与时俱进。江泽民在十六大报告中深刻指出,实践没有止境,创新也没有止境。马克思主义虽然诞生于19世纪,但没有停留在19世纪;它虽然产生于欧洲,却传遍全世界。马克思主义历经一个半世纪风霜雨雪的考验,始终充满活力,长盛不衰,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
二、列宁主义是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时代的马克思主义
列宁主义是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时代的马克思主义。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发展到帝国主义阶段。垄断统治使帝国主义固有的矛盾空前激化,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矛盾大大尖锐化。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有了很大发展,帝国主义国家资本输出不仅摧毁了输入国的民族工业,同时也刺激了现代经济的发展,出现了本地的现代无产阶级和知识分子,促进了民族意识觉醒,殖民地附属国的民族解放运动日益发展起来。由于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帝国主义国家间的战争成为不可避免。列宁根据资本主义发展的新情况和无产阶级解放斗争的新经验,揭示了现代资本主义的本质、特征和矛盾,阐明了帝国主义产生、发展和必然灭亡的客观规律,揭示了资本主义发展不平衡的规律,同俄国具体实践相结合,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第一次提出并论述了社会主义可以首先在一国或数国胜利的理论。列宁领导俄国无产阶级取得了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胜利,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列宁在领导无产阶级革命的过程中,同第二国际、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内的机会主义的斗争中,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提出了关于无产阶级新型政党学说;关于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领导权策略学说;关于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最高阶段、是社会主义革命前夜学说;关于社会主义革命可能在一国或数国首先胜利的学说;关于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民族民主革命的学说;关于无产阶级革命、无产阶级专政理论和策略学说。最先回答了在经济落后国家能不能和怎样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等问题,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宝库。
三、马克思列宁主义始终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中国共产党是一个非常重视理论指导和善于进行理论创新的党。我们党从诞生之日起,就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确定为自己的指导思想。这是无产阶级政党成为无产阶级先锋队的基本条件和思想基础,也是无产阶级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根本标志。
(一)马克思主义是决定党的先进性质的理论基础。一个政党的行动,必然要接受一定的理论和思想的支配。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思想体系,是在吸收人类优秀思想成果、总结世界工人运动实践经验的基础上产生出来的人类历史上最科学最革命的思想武器,是指导无产阶级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思想武器。中国共产党只有掌握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和方法,才能自觉地用马克思主义指导实践,才能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质,始终站在时代发展的前列,引导和带领人民取得革命和建设事业的胜利。
(二)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团结统一的思想基础。要保持党的先进性质和战斗力,就必须保持组织上的团结统一和行动上的步调一致。党的团结是在马克思主义基础上的团结。思想上的统一是组织上统一的基础。没有建立在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基础上的思想统一,就没有组织上的坚强团结,也就没有行动上的高度一致。
(三)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制定纲领、路线、方针、政策的理论依据。江泽民指出: “学习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目的是为了应用,用于认识中国的具体实际,用于把握中国社会发展的规律,用于指导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国共产党自建党以来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坚持把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本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正确认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准确判断社会发展的形势和趋向,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制定不同的纲领、路线、方针和政策。引导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不断走向胜利。

毛泽东思想

一、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真理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毛泽东思想在20世纪30年代诞生,决不是偶然的。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这是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国际环境和条件的形象描述。十月革命的胜利对中国革命影响是外部条件,但更重要的是当时中国已经具备了接受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内部条件和主观因素。一方面,辛亥革命后,中国工人阶级队伍的壮大和工人运动的发展,为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奠定了阶级基础。到了五四时期,中国已具备了接受马克思列宁主义的阶级力量,工人队伍已扩大到200多万。另一方面,新文化运动的深入,为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准备了思想条件。辛亥革命种瓜得豆,中华民国的创立并没有给人们带来期望的民族独立、民主权力和社会进步。1915年新文化运动,在思想文化领域发动了一场比辛亥革命更为激烈的反封建运动,中国先进分子接受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为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创造了思想与文化的条件。如果说马克思列宁主义是种子,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运用到中国结出的丰硕果实,那么近代中国社会和民族民主革命的实际,为毛泽东思想的产生提供了肥沃的土壤和丰富的源泉。
在党的建立和国民革命时期,幼年的中国共产党开始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和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这一时期毛泽东所发表的《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等著作,运用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分析方法,考察中国社会各阶级、分析中国的社会历史状况,深刻揭示了中国革命的性质、任务、对象、动力和前途,集中了当时党内在探索中国革命基本的问题上的正确主张,阐明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思想,成为毛泽东思想萌芽的主要标志。
在土地革命战争极其艰苦的环境下,毛泽东不仅亲自参加和领导了创建工农红军、开展土地革命和游击战争、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的伟大斗争,在实践上找到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道路,而且从中国实际出发,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发表了《中国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反对本本主义》等科学著作,提出了红色政权理论。特别重要的是,毛泽东以马克思主义者的理论勇气和革命气概,冲破了重重阻力,初步提出了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的思想,成为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这表明毛泽东思想已经基本形成。
1935年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形成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新的中央领导核心,这就使毛泽东所代表的正确方向和正确思想能够为我们党所接受,使一些人开始从教条主义思想的束缚下解放出来,注意从实际出发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解决中国革命问题。到了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思想得到了系统总结多方面展开而达到成熟。1939年底到1940年初,毛泽东发表了《〈共产党人〉发刊词》《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论》等著作,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原理和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方面,取得了更加显著的科学成果,使党对于中国革命的理论,有了更系统更完备的科学形态,这是毛泽东思想达到成熟的主要标志。1945年4月,党的扩大的六届七中全会通过的《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指出:“到了今天,全党已经空前一致地认识了毛泽东同志的路线的正确性,空前自觉地团结在毛泽东旗帜下了。”中共七大通过的党章明确规定:“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与中国革命的实践之统一的思想——毛泽东思想,作为自己的一切工作的指导方针、反对任何教条主义的或经验主义偏向。”毛泽东思想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革命运动实际经验相结合的结果。使全党有了思想上、政治上、工作上取得一致的牢固的理论基础。
在解放战争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党和毛泽东又继续把毛泽东思想推向前进,毛泽东同志根据中国特点成功地探索了人民民主专政、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造道路、走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等理论,以新的经验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宝库。
毛泽东思想形成和发展的过程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从内容上看,毛泽东思想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解决中国实际问题,形成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从形式上看,毛泽东思想根据中国的民族特点,运用中国人民容易接受的形式阐述马克思主义和中国革命理论,使马克思主义具有中国的民族特点和民族形式。
二、毛泽东思想科学体系
毛泽东思想具有多方面的内容,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概括了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即以下六个方面的内容。
(一)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主要包括革命性质、对象、任务、动力、步骤和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在革命中的地位作用,以及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胜利道路的理论。
(二)关于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主要是关于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理论,关于人民民主专政的理论,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理论和中国工业化的道路问题。
(三)关于人民军队建设和军事战略的理论。主要是关于军队政治工作的方针和方法,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原则。
(四)关于政策和策略理论。提出了政策和策略是党的生命,战略上藐视敌人、战术上重视敌人,掌握斗争主要方向、不要四面出击策略原则,关于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的英明论断。
(五)关于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理论。提出了思想政治工作是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要实行政治、经济的统一、政治和技术的统一、又红又专的方针,关于发展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实行百花齐放、推陈出新、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方针。
(六)关于党的建设理论。着重论述了从思想上建党,提出党员不但从组织上入党而且要从思想上入党,关于党的三大作风和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正确方针等,构成了毛泽东思想完整、系统的科学体系。
三、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和指导作用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它的历史地位和指导作用表现在:
(一)毛泽东思想是指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理论武器。毛泽东思想是在中国革命实践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毛泽东阐述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正确解决了中国革命的一系列基本问题,从而指明了中国革命胜利发展的道路。中国共产党在毛泽东思想的指引下,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了革命的彻底胜利。
(二)毛泽东思想是指导社会主义中国立国建国的理论基础。新中国成立后,在毛泽东亲自领导下,我国建立了社会主义的基本政治制度和经济制度,长期以来,我国的基本制度在实践中得到坚持并不断完善。
(三)毛泽东思想开辟了马克思主义发展史承上启下的重要阶段。马列主义成功地指导了欧洲和俄国的无产阶级革命,对经济落后的中国的革命道路没有提供现成的模式。毛泽东思想指导下取得的中国革命的胜利,实现了马列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毛泽东思想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宝库。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产生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三大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为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提供了借鉴和启迪,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追本溯源,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一脉相承的理论体系。
(四)必须坚持和发展毛泽东思想。毛泽东思想是一个科学的理论体系,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我们要完整准确地理解和掌握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要把毛泽东晚年的错误与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区别开来。坚持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原理、立场和方法,着眼于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理论的运用,着眼于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际问题的思考,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永葆毛泽东思想的活力。

邓小平理论

一、 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
邓小平理论是指导中国人民在改革开放中胜利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正确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在当代中国,只有把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实践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的邓小平理论,而没有别的理论能够解决社会主义的前途和命运问题。在新时期党的重要文件和文献中,用“新阶段”一词来评价邓小平理论还是第一次。为什么说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呢?这是因为:
(一)邓小平理论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在新的实践基础上继承前人又突破陈规,开拓了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实事求是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精髓,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也是邓小平理论的精髓。1978年邓小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这篇讲话,是在“文化大革命”结束以后,中国面临向何处去的重大历史关头,冲破“两个凡是”的禁锢,开辟新时期新道路,开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理论的宣言书。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是在中国面临国际国内政治风波严峻考验的重大历史关头,坚持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理论和路线,深刻回答长期束缚人们思想的许多重大认识问题,把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推进到新阶段的又一个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宣言书。在走向新世纪的新形势下,面对许多从未遇到过的艰巨课题,邓小平理论要求我们更加坚定自觉地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不断开拓新局面。
(二)邓小平理论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基本成果,抓住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深刻地揭示了社会主义的本质,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新的科学水平。我国社会主义在改革开放前所经历的曲折和失误,改革开放以来在前进中遇到的一些困惑,归根到底都在于这个问题没有完全弄清楚。拨乱反正,全面改革,从以阶级斗争为纲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从封闭半封闭到改革开放,从计划经济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近二十多年的历史性转变,就是逐步搞清楚这个根本问题的进程。这个进程,还将在今后的实践中继续下去。
(三)邓小平理论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宽广眼界观察世界,对当今时代特征和总体国际形势,对世界上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成败,发展中国家谋求发展的得失,发达国家发展的态势和矛盾,进行正确分析,作出了新的科学判断。世界变化很大很快,特别是日新月异的科学技术进步深刻地改变了并将继续改变当代经济社会生活和世界面貌,任何国家的马克思主义者都不能不认真对待。邓小平理论正是根据这种形势确定我们党的路线和国际战略,要求我们用新的观点来认识、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强调只有这样才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墨守成规只能导致落后甚至失败。这是邓小平理论鲜明的时代精神。
二、邓小平理论是完备的科学体系
邓小平理论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发展阶段、根本任务、发展动力、外部条件、政治保证、战略步骤、党的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以及祖国统一等一系列根本问题,指导我们党制定了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构成了一个内容丰富、完整的科学体系,其主要内容包括:
(一)在社会主义发展道路问题上,强调走自己的路,不把书本当教条,不照搬别国经验和模式,而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实践为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二)在社会主义发展阶段问题上,作出了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论断,强调这是一个至少上百年的历史阶段,制定一切方针政策都必须以这个基本国情为依据,不能脱离现实,超越阶段。
(三)在社会主义本质和根本任务问题上,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强调现阶段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必须把发展生产力放在首要的位置,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推动社会全面进步。判断各项工作的是非得失,归根结底,要以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为标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经济建设必须依靠科技进步和劳动者素质的提高。
(四)在社会主义的发展动力问题上,强调改革也是一场革命,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实现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僵化停滞是没有出路的。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在坚持以公有制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和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基础上,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改革的目标,是以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为主要内容,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同经济、政治的改革和发展相适应,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提高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五)在社会主义建设的外部条件问题上,指出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两大主题,必须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为我国现代化建设争取一个有利的国际环境。强调实行对外开放是改革和建设必不可少的条件,应当吸收和利用世界各国包括资本主义发达国家所创造的一切优秀文明成果来发展社会主义,封闭只能导致落后。
(六)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政治保证问题上,强调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这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是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健康发展的保证。
(七)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战略步骤问题上,提出从20世纪80年代到21世纪中叶分“三步走”的发展战略目标。在现代化建设过程中要抓住时机,争取若干发展速度比较快、效益比较好的阶段,每隔几年上一个台阶。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同步富裕又是不可能的,必须允许和鼓励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以带动越来越多的地区和人们逐步达到共同富裕。
(八)在社会主义的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问题上,强调共产党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要适应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需要,不断改善和加强党的领导,改善和加强党的自身建设。人民群众是我们党的力量源泉和胜利之本。必须全心全意依靠工人、农民和广大知识分子,必须依靠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团结,必须依靠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的最广泛的统一战线,要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而努力奋斗。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是社会主义祖国的保卫者和建设社会主义的重要力量。
(九)在实现祖国统一问题上,提出“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创造性构想。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台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它们作为特别行政区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长期不变,在国际上代表中国的只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按照这个原则来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的完成。
邓小平理论还包括很多丰富的内容,主要内容是以上九个方面。它们贯通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等领域,涵盖经济、政治、科学、教育、文化、民族、军事、外交、统一战线、党的建设等方面,是比较完备的科学体系,也是需要从各方面进一步丰富发展的科学体系。
三、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
邓小平理论是马列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过程中第二次飞跃的理论成果。党的十五大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十六大党章中明确规定:“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实践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毛泽东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引导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不断前进。”这是我们党经过20多年改革开放和社会现代化建设的成功实践作出的历史性决策。它必将引领我们走向更加辉煌的未来。
江泽民在十五大报告中强调指出:“在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在跨世纪的新征途上,一定要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用邓小平理论来指导我们整个事业和各项工作。这是党从历史和现实中得出的不可动摇的结论。”邓小平理论作为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作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发展了的毛泽东思想,不仅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紧密联系、不可分割。构成了中国共产党指导思想的统一、完整的理论体系,而且与当代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紧密联系,不可分割,成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社会主义的伟大旗帜,成为振兴中华、祖国统一的伟大精神支柱。在当代中国,坚持邓小平理论,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高举邓小平理论旗帜,就是真正高举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旗帜。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
当历史的车轮驶进21世纪的时候,国际国内形势发生许多新变化。这既给党和国家的发展带来了难得的战略机遇,同时也提出许多严峻的挑战和崭新的课题,迫切需要给予科学回答。2000年2月21日至25日,江泽民在出席了广东省高州市领导干部“三讲”教育会议以后,在广东考察工作。24日下午,他在主持党建工作座谈会时,与部分企事业单位和街道党组织负责人,共同探讨新时期如何加强党的建设。江泽民在这次座谈会上首次提出了“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他指出:要把中国的事情办好,关键取决于我们党,取决于党的思想、作风、组织、纪律状况和战斗力、领导水平。只要我们党始终成为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中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忠实代表,我们党就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永远得到全国各族人民的衷心拥护并带领人民不断前进。这一重要论断,总揽全局,高屋建瓴,非常精辟,十分深刻,是对马克思主义党建学说的重大发展。
2000年5月18日至25日,江泽民先后在江苏、浙江、上海考察,重点是就新时期党的建设进行调研。5月14日,江泽民在上海主持召开党建工作座谈会,并发表了重要讲话,他分析了“三个代表”思想提出的时代背景,并进一步强调:“三个代表”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推进党的思想建设、政治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都应贯穿‘三个代表’的要求。”在以后的多次讲话中,江泽民从不同的角度对“三个代表”思想进行深刻阐发。
2001年7月1日,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大会上,江泽民第一次最为全面系统地阐述了“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标志着“三个代表”开始由一个重要论断发展成为思想体系,标志着我们党形成了新世纪全面加强党的建设的伟大纲领。
二、“三个代表”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最新成果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是一脉相承而又与时俱进的科学体系,是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最新成果。
(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创造性地运用它们分析当今世界和中国的实际,为我们在新的时代条件下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认识和把握社会发展规律、更好地推进我国社会主义事业作出了新的理论概括。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这一基本原理的运用和阐发;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这一基本原理的运用和阐发;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人民群众是推动历史前进的动力这一基本原理的运用和阐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所具有的基本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都有论述,但把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同坚持党的先进性联系在一起,上升到党的性质和宗旨的高度,上升到党的指导思想的高度,构成一个完整的体系,这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对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创造性的运用和发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坚定不移地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又赋予它们鲜明的时代精神和实践要求。
(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党的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的统一,为我们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最终奋斗目标、根据实际制定和实施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发展的科学战略提供了新的理论基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强调树立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和坚定信念,同时强调共产主义只有在社会主义社会充分发展和高度发达的基础上才能实现,实现共产主义是一个非常漫长的历史过程,要立足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实际,脚踏实地地为实现党在现阶段的基本纲领不懈努力。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党的根本任务就是发展生产力,发展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发展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经济政治文化相协调的发展,要促进人与自然相和谐的可持续发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鲜明地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社会理想,又为实现共产党人的远大理想和最终目标指明了实现途径——共产主义。
(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政党必须植根于人民的政治立场,注重从人民群众的实践中吸取养分,为我们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点、不断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提出了新的理论要求。“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强调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是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工作必须以符合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最高衡量标准。必须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以最广大人民的实践为理论创新的源泉,以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理论创新的目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适应我们党的历史地位和执政条件的发展变化,适应我国人民利益要求和社会结构的发展变化,为我们在新的时代条件下更好地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立场提出了全新要求。
(四),“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巨大勇气,为我们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不断在实践中推进理论创新打开了新的理论视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强调实践没有止境,创新也没有止境,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要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特别是邓小平理论,紧密结合实践,提出了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思想,关于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的思想,关于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思想,关于实行全方位对外开放战略的思想,关于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思想,关于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思想,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思想,关于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的思想,关于走中国特色的精兵之路的思想,关于巩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的思想,等等。这些都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大贡献。“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又不从书本、概念和抽象的原则出发,而是一切从实际出发,深刻总结实践创造的新鲜经验并上升到理论,在推动马克思主义的发展中卓有成效地坚持了马克思主义。
三、全面贯彻“三个代表”的关键、核心和本质
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键在于坚持与时俱进,核心在坚持党的先进性,本质在坚持执政为民。这三句话言简意赅,科学概括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精神实质和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根本要求。
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键在于坚持与时俱进,揭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品质。马克思主义是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也是与时俱进的光辉典范,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色。马克思主义诞生以来的历史,就是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的历史。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在革命、建设、改革的不同历史时期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因此,中国共产党要真正成为名副其实的“三个代表”,就必须不断地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前进。与时俱进要求全党始终保持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不断开拓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新境界。坚持党的思想路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就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要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只有这样,党的思想理论才能引导和鼓舞全党和全国人民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推向前进。因此,与时俱进必然成为我们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关键。
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核心在于坚持党的先进性,揭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真谛和精髓。“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核心是着眼于永葆党的先进性。坚持党的先进性,一直都是党能否生存和发展的根本依据,一直都是党能否得到最广大人民群众信任和拥护的根本条件。党能否保持先进性,关系党的事业的成败。江泽民指出:“看一个政党是否先进,是不是工人阶级先锋队,主要应看它的理论和纲领是不是马克思主义的,是不是代表社会发展的正确方向,是不是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这是对党的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是对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的新发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核心在坚持党的先进性,着重阐明了在长期执政条件下什么是党的先进性,如何才能坚持这种先进性问题。为我们正确理解和坚持党的先进性提出了理论依据。“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揭示了先有“先进”后有“代表”;惟有“先进”才能“代表”;只有“先进”就能“代表”。形成了一种先进的执政理念。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任务面前,党的先进性、共产党员的先进性的内容、标准必须增加新的时代内涵,党才能够走在时代的前列。保持党的先进性,才能成为中国工人阶级先锋队、同时成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本质在于坚持执政为民,揭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出发点和归宿。我们党的全部理论和全部工作,要始终以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作为最高标准,始终依靠人民群众的智慧和力量,始终为人民掌好权、用好权,始终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我们党来自于人民、根植于人民、服务于人民。一切为了群众、一切相信群众、一切依靠群众,是我们党获得取之不尽的力量源泉的保证。江泽民在十六大报告中强调,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党要认真研究当前我国社会生活的新变化和群众工作的新特点。把加强和改进群众工作贯彻到党的建设和政权建设的各项工作中去,党制定各项方针政策都要同满足最大多数人民群众的利益要求结合起来。使人民群众不断获得切实的经济、政治、文化利益。从源头上预防和解决腐败问题,坚决克服以权谋私、贪图享乐等消极腐败现象,保持党的清正廉洁、艰苦奋斗的高尚情操,发扬党的三大作风,增强广大党员和人民群众对党的信心,提高党的影响力、凝聚力和战斗力。
四、坚持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一全党的思想和行动
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一全党的思想和行动,是新的历史条件下党的指导思想与时俱进的根本体现和根本要求。十六大总结我们党的基本经验特别是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党的工作和党的建设新的宝贵经验的基础上,把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这是党在新世纪新阶段作出的新的历史决策。马克思主义作为科学指导思想,必定要随着时代、实践和科学的发展而不断发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党的最新理论成果,有广泛的理论和实践发展空间。把全党的思想统一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旗帜下,把全党的力量凝聚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旗帜下,把全党的整个实践活动置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旗帜指导下,正是伟大理论升华的必然结果。
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一全党的思想和行动,是推进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客观需要。跨入新世纪,我国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新的发展阶段,形势逼人,不进则退。江泽民指出:“能不能抓住机遇,加快发展,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赢得优势的关键所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从思想上动员、号召全党、全国人民抓住历史发展的机遇,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江泽民在十六大报告中突出强调了发展是永恒的主题,是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抓住机遇、加快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重要的就是坚持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全党,努力使全党受到系统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教育。全党全国人民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引下会更加团结统一,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引下会处理好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引下中国共产党才能坚定地站在时代潮流的前头,团结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努力开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
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一全党的思想和行动,是党的建设的历史经验和优良传统在新时期党的建设中的具体运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党的历史经验和社会主义历史经验的总结,党之所以能够成为领导核心并发挥巨大的作用,在于它始终把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建设先进文化、维护人民利益作为立党之本,作为头等大事。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就鲜明地高举反帝、反封建、反官僚资本主义的大旗,锋芒直指束缚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桎梏,得以动员和组织起强大的革命力量。延安时期,我们党经过整风学习,在毛泽东思想的基础上达到了空前的统一团结,为夺取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胜利提供了有力保证。建国后,党从中国实际出发,学习毛泽东思想,开展了大规模的经济、政治、文化建设,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党总结建国以来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坚持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在新世纪新阶段,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最根本的是要全党深入学习和认真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从而为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提供可靠的政治保证。
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一全党的思想和行动,是加强党的思想理论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根本方针。党的思想建设历来同党所面临的环境和肩负的任务密切相关。现在,由于历史条件、社会环境、党肩负的任务变了,党的思想建设面临着一种全新的挑战和考验。在执政、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考验面前,党内少数同志理想信念动摇,宗旨淡化,道德失范,甚至坠入腐败的深渊,丧失了党员的资格。有些党员、党员干部对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自觉性不高,有的甚至违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因此,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精神,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一全党的思想和行动是当前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迫切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认真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努力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达到理论上成熟、思想上过硬,必然能够筑起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努力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自然能提高党员干部思想理论素质,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认真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努力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共产党人才能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努力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才能做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清正廉洁、一身正气。

  高校入党积极分子应当成为马克思主义的信仰者

一、党的指导思想——中华民族解放、振兴的精神支柱
人类社会的历史证明,任何一个国家、民族或政党,都必须有自己的旗帜。旗帜问题至关紧要,旗帜就是方向,旗帜就是形象。 江泽民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指出:“邓小平理论是我们的旗帜,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是各项工作的根本指针。无论遇到什么困难和风险,都必须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不动摇。坚持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武装全党、教育人民,不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通过实践来检验和发展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
高举旗帜,坚持根本,老祖宗不能丢。毛泽东说过这样的话,“马克思这些老祖宗的书,必须读,他们的基本原理必须遵守。”改革开放后,面对一些人的“信仰危机”,邓小平语重心长地说,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的老祖宗,“老祖宗不能丢”。一个执政党若要保持先进性和生命力,永远立于不败之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科学的理论武装。马克思主义是科学,因为它严格以事实为依据,深刻揭示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马克思主义是我们党立国的指导思想,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任何时候都要坚持,否则,我们的事业会因为没有正确的理论基础和思想灵魂而迷失方向。
高举旗帜,是我党基本经验的总结。《中共中央关于在全党深入学习邓小平理论的通知》指出:“过去二十年,我们党能够经受住国际国内各种各样的考验,领导人民把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断推向前进,从根本上说靠的是邓小平理论的指导,靠的是全党认真学习和实践这一理论。”十六大在总结十三年的基本经验时提出,我们党有一条宝贵经验,就是每当革命和建设处在重大历史关头,总是特别重视理论指导。21世纪头20年是我国重要战略机遇期,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正处在重大历史关头,尤其需要重视这条经验,用好这条经验。尊重历史经验,就必须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高举旗帜,是社会主义前途和命运的召唤。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系到党和国家工作的全局,关系到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长远发展,关系到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江泽民在建党80周年大会上讲话中指出:“正因为有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指导,我们党才能带领人民战胜一切艰难挫折,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邓小平理论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与集体智慧的伟大结晶,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毛泽东思想的最好继承和创造性发展,为我们开创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崭新局面作出了重大贡献。全党同志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继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正在全面地推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
高举旗帜,是我们党政治上成熟的根本标志。江泽民指出:“无论对党还是对党的干部来说,理论上成熟都是政治上成熟的基础。我们党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形成自己的科学理论,这是我们党政治上成熟的根本标志。”江泽民说:“八十年的实践启示我们,必须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坚持科学理论的指导,坚定不移地走自己的路。这是总结我们党的历史得出的最基本的经验。”事实充分证明,中国共产党不愧为伟大、光荣、正确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不愧为领导中国人民不断开创新事业的核心力量。
高举旗帜,是全面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的根本保证。江泽民在邓小平追悼词中指出:“在跨越世纪的新征途上,更高地举起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伟大旗帜,更好地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是我们党中央领导集体坚定不移的决心和信念,也是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的共识和愿望。”我们党处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处在世界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的背景中,能不能及时识别和排除各种干扰,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对全党同志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是一个严峻的考验。特定的理论是特定的政治路线和纲领的思想基础,思想基础越牢固,政治路线和纲领贯彻得越坚定;思想基础动摇,政治路线和纲领就难以坚持。要全面坚持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就必须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高举旗帜,是党的思想理论建设、尤其是党员干部队伍建设的根本大计。江泽民指出: “我们要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高中级干部首先要全面、正确地掌握这个理论,并且善于运用这个理论解决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的各种问题。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关键在党,关键在人,关键在领导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要提高党员、党的干部队伍特别是领导干部队伍思想政治素质,就必须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高举旗帜,是在新的实践中坚持、发展马克思主义。新的时代呼唤新的理论,新的理论指导新的实践,正如江泽民指出的“世界在变化,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在前进,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在发展,迫切要求我们党以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勇气,总结实践的新经验,借鉴当代人类文明的有益成果,在理论上不断扩展新视野,作出新概括。只有这样,党的思想理论才能引导和鼓舞全党和全国人民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二、坚持党的指导思想是不可动摇的结论
坚持党的指导思想,这是党从历史和现实中得出的不可动摇的结论。江泽民指出:“没有先进理论武装的党,不可能是先进的党;没有先进理论武装的共产党,不可能发挥先进战士的作用;就不会有真正的党性,就没有资格存身于工人阶级先锋队的行列。”
(一)坚持党的指导思想是保证中国共产党始终站在时代前列的强大推动力。一个政党的行动,必然要接受一定的理论和思想的支配。马克思主义就是无产阶级的思想体系,是在吸收人类优秀成果,总结世界工人运动实践经验的基础上产生出来的,是人类历史上最科学最革命的思想武器。只有坚持党的指导思想,才能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方法,才能自觉地用马克思主义指导实践,才能站在时代的前列,引导和带领人民取得革命建设事业的胜利。
(二)坚持党的指导思想是全党团结统一的思想基础。我们共产党的由来和目标,我们的世界观、历史观,我们的最基本的立场、观点、方法,都是根源于马克思主义。党的指导思想是党的旗帜,是动力、是方向、是核心、是形象。党的团结是在马克思主义基础上的团结。思想上的统一是组织统一的基础。没有建立在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基础上的思想统一,就没有组织上的坚强团结,也就没有行动上的高度一致。坚持党的指导思想,是我们中华民族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实现伟大复兴的力量源泉。
(三)坚持党的指导思想是制定正确的纲领、路线、方针、政策的理论依据。只有坚持党的指导思想,才能正确认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准确判断社会发展的形势和趋向,顺应时代要求,做到发展有新思路、改革有新突破、工作有新举措。
(四)坚持党的指导思想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思想是行动的先导,理论是实践的指南。坚持党的指导思想不动摇,我们党的政治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就有了前提和基础,就有了思想上、理论上的可靠保证,为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指明方向。
(五)坚持党的指导思想是坚持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和中国人民、中华民族的先锋队的性质的根本保证。随着我国经济文化的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不仅工人阶级中不断涌现先进分子,其他社会阶层也不断涌现先进分子。坚持党的指导思想,就能够适应新形势新任务对党的工作、党的建设和党员标准的新要求,发挥“两个先锋队”的作用。
三、高校入党积极分子要用马克思主义态度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高校是培养人才的重要阵地。高校入党积极分子首先要用马克思主义态度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真正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实到学习和工作中去,必须坚持做到以下三个结合。
(一)坚持学习理论和指导实践相结合。列宁说过:“没有革命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运动。只有以先进的理论为指导的党,才能实现先进战士的作用。”学习的目的全在于运用。只有同指导实践相结合才能把理论学深学透。要深刻认识学习好、运用好科学理论对推进事业发展的重大意义,大力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努力做到学以致用、用以促学、学用相长。坚持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实践解决实际问题,促进我们的学习和工作。
(二)坚持改造客观世界和改造主观世界相结合。“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指导我们改造客观世界的思想武器,也是指导我们改造主观世界的思想武器。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要对事也要对人。对事,就是要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来指导工作、推动社会实践。对人,就是要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来武装头脑、指导自我修养。在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过程中,要紧密联系自己的思想实际,坚定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提高思想政治水平,加强道德品质修养,牢记“两个务必”,真正做到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改造主观世界,寓改造主观世界于改造客观世界的过程中,用改造主观世界的成效来推进客观世界的改造。
(三)坚持运用理论和发展理论相结合。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我们党在长期奋斗和艰辛探索中取得的宝贵精神财富,是我们事业胜利前进的根本保证,正如江泽民同志所指出的:“要使党和国家的事业不停顿,首先理论上不能停顿。否认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丢掉老祖宗,是错误的、有害的;教条式地对待马克思主义,也是错误的、有害的。我们一定要适应实践的发展,以实践来检验一切,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三个代表”既是我们推动实践创新的根本指针,又是我们深化理论探索的崭新起点。我们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做到自觉地把思想认识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从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的和教条式的理解中解放出来,从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不断有所发展、有所创造、有所前进。通过不懈的努力,使自己成为一名真正的共产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