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情况:
姓名:高文杰
性别:男
出生日期:1956年5月7日
工作单位:吉林大学数学研究所
邮政地址:长春市前卫路10号吉林大学数学研究所
邮编:130012
电话:0431-5166012(办);8985886(宅)
电邮:wjgao@mail.jlu.edu.cn
学习经历:
1975―1978,吉林大学数学系本科
1978―1981,吉林大学数学系研究生, 获硕士学位
1983―1988,美国明尼苏达大学数学系博士生, 获博士学位.
工作经历:
1973―1975,吉林省柳河县下乡知青;
1978―1981,吉林省农业机械化学校教师;
1981―现在,吉林大学数学系、数学所教师:
1982年讲师,1991年副教授,1996年教授,1999年博士生导师;
1983―1988,美国明尼苏达大学数学系助教授
1989―1991,吉林大学数学所博士后
2000.1―2000.5,美国密执安州立大学数学系访问教授
任职:
1993―1996,吉林大学数学系副系主任兼数学所副所长;
1997―2001,吉林大学数学系系主任兼数学所所长;
2001―现在,吉林大学数学研究所所长
兼职:
1997―1999,长春市数学会副理事长
1999―2003,长春市数学会理事长
1998―现在,吉林省数学会常务理事
1999―2003,中国数学会理事
2004―现在,中国工业与应用数学会常务理事
2005―现在,吉林省工业与应用数学会副理事长
1994―现在,长春市科协委员
2000―现在,中国高校数学中心组织委员会委员
1996―现在,中国数学会通讯编委
1998―现在,吉林大学学报(理学版)编委
2002―现在,《东北数学》编委
2004--现在, 中国工业与应用数学会常务理事。
2005--现在,吉林省工业与应用数学会副理事长.
获奖:
1996年,吉林大学教学评估,优秀课程;
1995年 长春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十杯赛''最佳个人(园丁杯);
1995年, 长春市高等学校``高校文明杯''竞赛最佳个人;
1996年,吉林大学校级教学成果二等奖:“应用数学专业建设”;主要参加;
1996年,吉林大学校级教学成果二等奖:“国家数学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教学建设”;主要参加;
1998年, 国家教育部科技进步奖, 一等奖, “拟线性退化抛物方程的若干问题”,列第三;
1998年, 吉林大学优秀党员;
1998年, 长春市优秀党员;
1999年, 政府特殊津贴;
2000年,吉林省优秀教学成果奖二等奖,吉林大学优秀教学成果奖一等奖: “国家数学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教学建设”;负责人。
2004年,吉林省优秀教学成果奖三等奖, 吉林大学优秀教学成果奖一等奖:数学分析
2004年,吉林大学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基地建设
2006年, 评为吉林大学优秀党员
2008年,吉林大学2007年 “三育人”先进个人
获资助项目:
1989―1991,博士后经费, 3.0万;负责人;
1990―1992,关于椭圆和抛物方程(组)的若干基本问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0.70万,主要参加;
1991―1993,调和分析及Lipschitz区域上椭圆与抛物方程的边值问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0.80万; 负责人;
1991―1993,椭圆与抛物边值问题,国家教委归国人员资助, 2.0万, 负责人;
1993―1996,与数学物理和几何有关的若干偏微分方程的基础性问题,国家教委博士点学科专项基金, 2.40万; 主要参加;
1996―1998,非线性扩散模型研究与计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3.5万; 负责人;
1998―2000, 具几何与应用背景的非线性方程之基础性问题,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3.5万,主要参加;
1999―2001,具应用背景的非线性方程, 国家教育部``资助优秀年轻教师基金'',6.0万,负责人;
2000―2002,某些非线性扩散模型理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4万;负责人。
2004-2006, 具奇性或退缩性的抛物或椭圆方程(组)研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16万;负责人.
2004-2006 海量医学数据库的知识发现,吉林省科委应用基础项目,5万,主要参加
2004—2006 探区深层特殊岩性特低渗砂试验,大庆石油管理局项目,20万,主要参加
2008-2010 与p-Laplace算子相关的发展型方程及方程组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5万 负责人。
科学研究:
在下述研究领域发表40余篇科研论文。
- 椭圆或抛物方程或方程组的各类问题;
- 具应用背景的数学模型研究
- 奇异积分算子理论
- 数学物理问题
- 调和分析理论
教学和指导研究生:
多年来讲授了数学分析,数学物理方法,常微分方程,抛物型偏微分方程,偏微分方程泛函方法,复变函数,欧氏空间拓扑学,线性代数,高等数学,调和分析,数学专业英语等十余门大学本科生和研究生课程,指导近五十名硕士和博士研究生,已有三十余人获得学位。
|